
恩模范病室舊址在山西五臺縣城東45公里的松巖口村。1938年6月加拿大共產黨員,著名胸外科醫師白求恩(Norman Bethune),在為中國的抗日軍民服務中,親自倡導,設計和施工, 將村內一座龍王廟改建成有手術室,消毒室,醫務室, 洗滌室等設施的外科病室,對改進戰傷救治與培養醫務干部,發揮了積極作用, 被晉察翼軍區后方醫院譽為白求因模范病室。
中文 名 稱 白求恩模范病室舊址
行政區類別 山西
所屬 地 區 中國西北
地理 位 置 五臺縣城東45公里的松巖口村
著名 景 點 紀念館
目錄
1布局
2照片
3來歷
4現狀
5人物
布局
走進紀念館大門,院內的清靜與院外的熱鬧形成強烈對比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白求恩全身紀念像,莊嚴肅穆。紀念像后是刻有毛澤東《紀念白求恩》一文的紀念碑。繞過紀念碑,徑直就到了紀念館。進入序廳,首先一組是白求恩和他的醫療隊在戰場上的鍍銅像。館分東西兩廳,西展廳主要介紹了諾爾曼·白求恩的生平,東展廳主要是介紹白求恩高尚精神的紀念廳,展有大量圖片及實物。
展廳眾多圖片中,一張豪華住宅照片頗引人注意。工作人員介紹,這是白求恩在加拿大的家,1928年,白求恩已是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醫院的外科主任,他的生活環境相當優越。然而,白求恩并沒有貪戀舒適的生活。中國抗戰爆發后,他率領一支醫療隊于1938年3月抵達延安。他謝絕了毛主席和八路軍總部的挽留,堅決要求到戰斗激烈的晉察冀邊區工作。5月,進入晉察冀邊區五臺縣金庫村。一到邊區他就忙著視察醫院,檢查傷員,投入緊張工作。到底多“緊張”呢?在東展廳,記者見到了白求恩在1938年8月21日的日記:“全天動手術,我的確累了,一共做了十個,其中五個重傷!薄拔业墓ぷ魅绱酥匾,以至于從清晨五點半到晚上九點鐘沒有一分鐘休息!贝送,還有這樣一段話,“過去的生活曾引誘過我,但為了理想,那些日子就讓它一去不復返了吧,這兒的生活相當苦,而且有時候非常艱難,但我過得很快樂———我已選定了道路。我是共產黨員!
由于當時后方醫院醫藥和器械嚴重缺乏,醫護人員技術水平低下,白求恩感到很難開展工作。他決定創辦一所標準化示范醫院,供教學和治療之用。他制定了“五星期工作計劃”,將村里的龍王廟整修成一所敵后比較完備的病房。離開紀念館不遠,順著熱鬧的大街走十幾米就到了病室舊址。
邁過破舊的門牌樓,進入一個長方形院子。一棵蒼勁的大松樹先進入視野,據說有800年歷史,當年傷病員常在白求恩大夫的指導下在這棵樹下讀書看報。北面的戲臺是1938年9月5日醫院建成時的典禮臺。正房是一間手術室及醫務室、消毒室,兩邊設有病房。手術室內四壁用白布包起來,頂部掛一汽燈。同時,陳列了白求恩大夫當年使用過的手術器械等用品。
紀念館大院正中,聳立著6米多高的漢白玉題字塔,正面鐫刻著毛主席《紀念白求恩》全文;左側刻有徐向前元帥的“學習白求恩同志的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革命精神,為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而斗爭”的題詞;右側為聶榮臻元帥書寫的“偉大的國際主義者白求恩同志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”;背面是薄一波同志“學習白求恩同志把革命精神和科學技術結合起來的光輝榜樣”的題詞。紀念館座西向東,入門中央有白求恩同志半身雕像,兩側則是反映白求恩同志在此期間工作情景的圖片及繪畫作品。陳列框里有給黨中央、毛主席的工作匯報、信件和日記等以及當時用過的醫療器械等文物珍品。紀念館西面就是“模范病室”舊址,正中是手術室,左側的耳房是醫務室,右側的耳房是消毒室。手術室對面有龍王廟戲臺,白求恩在病室落成典禮時在臺上講過話。戲臺右側的一間小房子是洗滌室。這座院子的其余房間都是病房,按當時原樣作了陳列復原,供游人瞻仰學習,以緬懷這位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。
廳里眾多圖片中,一張豪華住宅照片頗引人注意。工作人員介紹,這是白求恩在加拿大的家,1928年,白求恩已是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醫院的外科主任,他的生活環境相當優越。然而,白求恩并沒有貪戀舒適的生活。中國抗戰爆發后,他率領一支醫療隊于1938年3月抵達延安。他謝絕了毛主席和八路軍總部的挽留,堅決要求到戰斗激烈的晉察冀邊區工作。5月,進入晉察冀邊區五臺縣金庫村。一到邊區他就忙著視察醫院,檢查傷員,投入緊張工作。到底多“緊張”呢?在東展廳,記者見到了白求恩在1938年8月21日的日記:“全天動手術,我的確累了,一共做了十個,其中五個重傷!薄拔业墓ぷ魅绱酥匾,以至于從清晨五點半到晚上九點鐘沒有一分鐘休息!贝送,還有這樣一段話,“過去的生活曾引誘過我,但為了理想,那些日子就讓它一去不復返了吧,這兒的生活相當苦,而且有時候非常艱難,但我過得很快樂——我已選定了道路。我是共產黨員!
來歷
由于當時后方醫院醫藥和器械嚴重缺乏,醫護人員技術水平低下,白求恩感到很難開展工作。他決定創辦一所標準化示范醫院,供教學和治療之用。他制定了“五星期工作計劃”,將村里的龍王廟整修成一所敵后比較完備的病房。離開紀念館不遠,順著熱鬧的大街走十幾米就到了病室舊址。邁過破舊的門牌樓,進入一個長方形院子。一棵蒼勁的大松樹先進入視野,據說有800年歷史,當年傷病員常在白求恩大夫的指導下在這棵樹下讀書看報。北面的戲臺是1938年9月5日醫院建成時的典禮臺。正房是一間手術室及醫務室、消毒室,兩邊設有病房。手術室內四壁用白布包起來,頂部掛一汽燈。同時,陳列了白求恩大夫當年使用過的手術器械等用品。工作人員介紹,由于1940年日寇的“三光”政策,病室舊址被付之一炬,殘存老松樹及門牌樓,F在的病室是1974年國家文物局撥?钜涝瓨又匦滦迯偷。
現狀
盡管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國已婦孺皆知,但前來參觀的不是太多,整個院落顯得十分冷清。工作人員介紹,今年是紅色旅游年,所以來的人較以前多。根據縣里安排,這里配合紅色旅游,不收門票。陪同的五臺縣委工作人員說,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和敬業精神值得大家認真學習,這樣的景點希望能受到更多的關注。
人物
諾爾曼·白求恩(1890—1939),加拿大共產黨員,著名的胸外科醫生,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。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后,他率領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的解放區,救治中國的抗日受傷將士。1938年6月,白求恩來到晉察冀軍區后方醫院,為了改善醫療條件和培養醫務干部,他親自設計并參加施工,于9月15日利用松巖口村龍王廟改建成有手術室、消毒室、醫務室、洗滌室、病房等設施的外科病室,被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命名為“白求恩模范病室”,它對改進晉察冀邊區醫療衛生工作和救治傷病員,起了積極的示范作用。
標簽:白求恩模范病室
作者:友誼國旅官方網站 編輯:李國濤
|